2012-08-02

雜食者的兩難,為什麼該遠離美國畜牧產品

原本對於這種類科普的書,一點興趣也沒有。

但上個月深受好友親身經歷而被環境/食物基因這種平時離我很遠的事物而震撼,引發我的好奇心,剛好看到這本書,在anobii也獲得幾乎五顆星的評鑑,所以購入後,在我讀完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也是一本好書),就接著閱讀這本雜食者的兩難,作者 Michael Pollan鋪陳敘事的文筆,讓我當晚就如同閱讀史蒂芬金的驚悚小說般的心情,想要往後看,卻又害怕知道真相。

那些關於我們吃進肚裏,留在身體裏,未來還有可能影響到下一代健康的,真相。

一直都想要寫出自己的心得,和我所在乎的朋友們分享,走過路過被我請來看文章的朋友,現在你只要花10分鐘,就可以了解這整本400多頁花我一周時間讀完的重點。

就如主題所說的,為什麼該遠離美國畜牧品?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玉米說起。

17年前(!!)念國中地理,老師就有教,美國中西部是玉米帶,然後美國牛是吃玉米的。老師還教,亞洲農業是精耕模式,美國則是企業化經營,一年固定時間播種、開飛機噴農藥,收成,一次可大量收耕,美國農夫個人產量是亞洲農夫的好幾百倍。

但關玉米甚麼事。

問題就在於美國人對於"效率"的定義與追求,連帶影響了他們種植和畜牧的方式,這些加入各式添加物的農作物和畜牧肉品,轉換成我們的食物,然後我們吃進去。

那為什麼美國大量種植玉米?

當時舊歐洲移民來到這片蠻荒一片的美國中西部,試著種植歐洲帶來的小麥卻因水土不服無法收成,幾乎要餓死的時候,印地安人教他們種植玉米-這種適應力高,又熱量很高的澱粉類植物,直至世界大戰後美國農業部用各式農業補助方式鼓勵耕作玉米,加上工業化時代來臨,大量耕作後,供過於需,因此玉米價格跌落,導致兩個後果:

  1. 農夫為了要維持一樣的收入,又不想/也沒有能力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在政府/市場收購價變低的情況下,只好想辦法提高玉米的單位產量→方法是購買化學肥料、殺蟲劑,以及那種會自動生成抗蟲劑的基因改造玉米種子來提升單位產量。

    但別忘了,化肥和殺蟲劑,是從大量的石油提煉出來的化合物→種出來的玉米就會被提煉成各種形式的食物或能源,像是炸雞裹的玉米粉、炸雞用的玉米油、汽水裏的玉米糖漿、啤酒裏的酒精(因為用葡萄糖發酵而成,而葡萄糖則是玉米精製)、調味品、微波食品、烹飪食品,通通都有玉米,而那些玉米是用石油和基改種子種出來的。另外人因為不自覺攝取過多玉米產品,所產生出多餘的葡萄糖,會讓體內消耗葡萄糖的機制耗損,造成糖尿病或是肥胖症!
  2. 人吃不完這麼多玉米,那就想辦法給其他動物吃→人類用玉米把牛、雞、豬、羊、火雞、鯰魚和吳郭魚養大,然後殺來吃,甚至包括原本只吃肉的鮭魚也可以吃玉米,因為人類已經用遺傳方法培育出嚥得下玉米的養殖鮭魚。這些肉牛肉雞肉豬等等等畜牧產品,就是被用石油和基改種子種出來的玉米養大。
You are what you eat. 吃下玉米,和這些玉米所養出來的肉品,也等同間接吃下這些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對人體健康影響,我在這邊就不需要贅述,而是該來講這些美國牛雞豬還發生甚麼事了。

根據美國農業對牛肉肉品的標準,牛肉的油花分布越均勻,吃起來口感更好,才是上等牛肉,於是基於美國人對於"生產效率"的思維,畜牧業這個生產線,要單一、集中,並以提升單位生產量為最高優化原則。讓原本吃牧草的牛要兩到三年才能宰殺,如今就可讓一頭剛出生的牛達到同樣重量標準可屠宰,只要花十四到十六個月,就是靠大量餵食高熱量又最低成本的玉米飼料,快速增重,並佐以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劑量的瘦肉精,讓肉質上的油花分布更佳、更有風味。

但這種吃起來美味的牛肉,卻明顯的不利於人體健康,因為和其他用牧草為食的畜牧動物比起來,這種牛肉含有太多的飽和脂肪(心血管疾病的原凶),及太少的非飽和脂肪(omega-3,這是人體健康必需的)。


但更驚悚的是,原來牛是不吃玉米的!天生吃草的牛,胃的酸鹼值是中性的,不像人的胃是酸性的。但在被密集餵食玉米後的「人工牛」,違反了原本進食的天性,胃卻開始變酸,造成牛在消化過程的胃脹氣,如果不控制,瘤胃就會隨之脹大到擠壓肺臟而窒息;或是胃酸侵蝕胃壁讓細菌進入血液,最終讓肝臟形成膿瘡。(飼育場有15%-30%的牛隻是有肝膿瘡)。飼育場為了保持牛的瘤胃不因消化玉米而酸中毒,就會打入中和胃酸的抗生素,和降低肝臟感染的抗生素。綜合上述過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美國牛方程式:

540kg美國牛 = 270kg小牛((基改玉米+石油)+瘦肉精+2*抗生素)=消耗130L石油+20,000kg的碳排放

更不要說為了補充肉牛的蛋白質,美國人是用牛骨和剩餘的牛肉加入飼料,而這也是美國狂牛症的病源,再加上為了抵抗抗生素的而存活演化的細菌,會如何在牛體和人體中再進化。(之後禁用牛餵牛後,牛的剩餘產物就拿去為雞跟豬了...)

如果你有耐心讀到這裏,是否還有信心吃美國的牛肉製品和乳製品?如果台灣畜牧業也為了面對進口競爭,而要提生產量,並迎合我們對牛肉要求的口感,會不會也走到和美國畜牧產業同樣的方式?

美牛進口爭議變成政黨惡鬥,也換來美國免簽待遇。雖說免簽很方便,不用去美國在台辦事處遭受第三世界難民的待遇,也省下高額簽證費,但我們逐漸喪失了未來的健康,因為我們將在外面的餐廳或市場,帶著恐懼和懷疑,避開美國牛但說不定還是吃下美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