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開始,我連續閱讀了這三本書,不斷幸福論、快樂學以及蘇菲的靈性之舞。每本書從作者的背景,切入的角度,闡述的方法都十分不同,但每本書給我的收穫都很大。有幾個朋友知道我在讀這些書,會用憐憫或好奇的態度問我怎麼會想要讀這些書,我覺得我只是很真實地面對我自身的問題:我不快樂,而且不想要再用外在因素當藉口,不想要再把錯誤推給別人,我想要試著用更抽離的方式來檢視我自己。
不斷幸福論是德國作家寫的,實事求是的論證讓我們可以十分具體地練習怎麼樣不要再讓自己掉入更黑暗的深淵,像是沮喪的時候,先去做些不太需要用到腦力又做完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做家事。
但我覺得還不夠,我覺得我只是在逃避這些情緒,但如果想起來之後,我還是會感到難過。於是我接著閱讀快樂學。這本書是生物學博士轉為藏傳佛教喇嘛的馬修.李卡德所寫的,所以這本書以佛教為主,哲學和科學為輔,這算是我第一次接觸宗教思想的書,前面讀起來很辛苦緩慢,但是過了三分之一,就開始適應,也比較可以掌握他的概念。整本書主張快樂不在於外在環境,而是一種能力,一種生存的態度,裡面提到禪修打坐的方式,還有如何用新的方式看待事物、管理念頭以及看待身旁的人。我剛讀完的時候,有那種知道眼前的路是正確的,但走的很緩慢,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踟躕不前的感覺。
直到我拿出早在去年底因為凱倫推薦而和其他同事一起購買的蘇菲的靈性之舞閱讀,才真的開始平靜下來。原本也沒想到自己有買這本書,是同事E跟我說,他當初原本想離職,但看完那本書之後,讓自己重新出發,他的經驗鼓勵了我,所以拿出來讀。奧修是位靈修大師,這本書也十分有靈性,和我本身的頻率很相近,所以反而讀起來很舒服,每天晚上除非太累,不然我一定會拿起來看到我睡著再關燈。(這本書很催睡)。每一篇都有很多深具含意的話,其中蘇菲精神最核心的部份,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份:
這也將會過去我們要不斷地觀照自己的情緒,事件發生在你身上,情緒來了,但情緒不是你;情緒走了,你還是你,完整如初,絲毫沒有被碰觸到。痛苦來了,就讓他來吧,只是記得,痛苦將會過去;快樂來了,記住,快樂也將會過去。漸漸地,你和你的情緒之間,有一個距離被創造出來了。
你與情緒保持越大的距離,你就有越多的覺知;你有越多的覺知,距離就越大,於是你變得穩定下來,成為菩提樹下的一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