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4

Live in Uncertainties


彷彿才剛確定自己將來會在哪間學校念書,送走那些絕大部分的不確定感,轉眼間新的不確定感卻又降臨,逃也逃不了的不安,是每個歐洲以外的國際學生都會有的心境。想起以前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一個在美國加拿大工作的台灣女工程師寫的Uncertainty,列出了在外求學工作最常遇到的難題,而我稍加修改為歐洲的版本:


  1. 畢業後,要回去還是留下來?
  2. 要留下來,找的到工作嗎? 
  3. 如果回去,要去亞洲還是就回台灣?
  4. 面試完,開始茶不思飯不想,心裡只反覆問著到底公司會不會回應?
  5. 開始在國外工作後,工作上累積諸多不滿,要撐下去、還是換工作,還是回台灣?
  6. 想要換工作,考慮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7. 回台灣的話,那想要待下來或是本地的男/女友怎辦?
  8. 不回台灣的話,那在台灣或是其它城市遠距離戀愛的男/女友怎辦?
  9. 再工作一陣子發現,身為外國人升遷發展管道有限,又開始考慮回台灣的機會...



如果你是非歐盟國家的人,要在歐洲找工作非常辛苦,一是因為工作保護主義,有些公司在學校辦說明會的時候,就擺明說只邀請"已經具有歐洲工作身分"的人參加;二是雖然荷蘭英語程度很高,但幾乎還是在找會講荷文的人,就跟在台灣企業大家還是一樣說中文一樣,更何況是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聽下來在荷蘭平均丟30間公司,才會有一次面試機會,很多人找上三個月才找到都算合理,反而是一個朋友,今年夏天剛從UNC MBA畢業回到台灣,前幾天我問他工作找到沒,他說他已經在IBM了,而且還是拿到五個offer選一個。

Well,其實我們這群台灣鄉民來到這裡之前,對於要不要留在這邊工作,心裡面都大概有個底,過了這幾個月,也是相去不遠,家有老小的,老小依舊活蹦亂跳,想要累積歐洲工作經驗的人還是想要試試看,不想回台灣想要留在台灣以外的地方過新生活的還是堅定如昔。我在出門前會想要回亞洲但不限定哪個城市,中間聽到媽媽的病情掛念的很,想要回台灣找工作,現在媽媽身體好很多了,又經過了一些思考上的轉折,會想要在香港或新加坡這些regional的地方試試看,就如同同學想要有海外當地工作的經驗,我想要有regional思考和工作的經驗。

但一開始啟動在台灣以外的上班這樣的想法,一堆未來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海外工作的人就跟失根的蘭花一樣,以為自己到處可為家,事實上何處都不以為家;一但你人在外面工作,就好像搭上了只去不回的單向巴士,身邊有太多人去了對岸,或是公司被外派到歐洲後,一超過三年五年,就回不去了,因為你已經擠不回原本的空間了,原本的空間也供不起你這尊大佛了。就跟張愛玲的半生緣裏,曼楨對世鈞說:「我們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好像電動玩具卡關一樣,現在看著這些選項也是一籌莫展,又是一個身處在,半年後不知道自己人在哪,在做甚麼,過著甚麼樣生活的迷霧中。雖然也只有現在,我還有有足夠的能力、成熟度和彈性去承受這些頻繁又劇烈的變動,但是身邊所愛的人不見得可以配合上自己的腳步,父母的人生階段、Hana的狗生階段,各自的人生定位,我對自己的期望,別人對我的期望,所有的所有加總起來,變成一個非常巨大又很難在一時之間被回答的人生命題。

就只能告訴自己,隨著時間的推展,自己未來的樣子就慢慢就會被型塑出來的。而這也是現在唯一能夠解決的辦法了。